撥云見日,用正史論證。
一、世界歷史主要政權對比:
(1)劉氏政權除了西漢、東漢外,外族和外國劉氏政權包括:越南占城國(劉繼宗)、朝鮮百濟國王(劉付俞)、遼朝、西遼,《遼史·后妃傳》記載: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由于崇拜漢高祖劉邦,改漢姓為劉,耶律阿保機的漢名又叫劉億。合計:劉氏共6個影響力較大的政權。
(2)李氏政權除了唐朝外,外族和外國政權:朝鮮王朝(古代中國的藩屬國),越南李朝和前李朝(兩者都是古代中國的藩屬國)。合計:李氏共4個影響力較大的政權。
二、中國歷史主要政權對比:
(1)劉氏正統政權9個:西漢、玄漢、東漢、蜀漢、漢(前趙)、劉(宋)、南漢、后漢、北漢。
(2)李氏正統政權6個:成漢、西涼、唐朝、后唐(本姓朱邪,賜姓李)、南唐、西夏(本姓拓跋,賜姓李,后來改姓嵬名)。
三、統一政權的影響力對比:
(1)劉氏統一中國超過400年,共2個統一政權即,西漢和東漢。
(2)李氏統一中國不到300年,共1個統一政權即,唐朝。
四、割據政權的影響力對比:
(1)劉氏是唯一在中國所有分裂割據時期,都擁有正統政權的姓氏:
如:春秋戰國的劉國、三國的蜀漢、東晉十六國的漢(前趙)、南北朝的劉宋、五代十國后漢、南漢、北漢。
合計:劉氏共有7個割據政權(在大分裂割據時期)。
(2)李氏在春秋戰國、三國、南北朝都沒有政權,東晉十六國有,成漢、西涼;五代十國時期:有后唐、南唐。
合計:李氏共有4個割據政權(在大分裂割據時期)。
五、近現代民主政權對比:
劉氏建立或者參與建立的政權:蘭芳共和國、臺灣民主國、大同共和國。合計:共3個。
李氏建立或者參與建立的政權:新加坡共和國、大韓民國。合計:共2個。
六、歷代軍閥對比:
1、劉氏軍閥共52人:
劉盆子、劉濞、劉戊、劉遂、劉辟光、劉賢、劉昂、劉雄渠、劉嬰、劉信、劉望、劉圣、劉永、劉紆、劉子輿、劉文伯、劉尼、劉芒蕩、劉豹、劉顯、劉康、劉黎、劉虎、劉猛、劉路孤、劉亢泥、劉舉、劉獲、劉靈助、劉敬躬、劉蠡升、劉沒鐸、劉霸道、劉元進、劉迦論、劉苗王、劉龍兒、劉季真、劉武周、劉黑闥、劉仁恭、劉隱、劉永昌、劉六十、劉通、劉千斤、劉汝國、劉永明、劉守分、劉平、劉麗川、劉德培。
2、李氏軍閥共48人:
李憲、李堅、李伯、李子揚、李弘、李寶、李軌、李密、李公逸、李士才、李德謙、李文相、李重福、李子通、李希烈、李承宏、李悟、李熅、李裕、李正己、李納、李師古、李靈曜、李忠臣、李寶臣、李惟岳、李弘芝、李茂貞、李國昌、李克用、李從益、李順、李合戎、李婆備、李接、李全、李璮、李旺、李珍、李添保、李原、李新、李文、李天極、李明先、李永和、李鳳奎、李端耀。
七、其他政權對比:
劉氏:大齊歷時8年,建立者為劉豫。
大夏帝國皇帝本姓劉,后改姓赫連,共3帝。
大燕國,共1帝即劉守光。
李氏:大順歷時2年,建立者為李自成(拓跋氏之后)。
于闐王國國王本姓尉遲,后兼姓李,共2王。
后西涼,共1王即李寶(李寶的實際封號為敦煌公,他舅舅唐契,被封為伊吾王是后西涼的實際掌權者)。
八、上古和春秋戰國封國
1、劉氏:根據《25史》、《古今圖書集成》、《中國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錄》記錄與統計:劉姓也是世界歷史上建立政權和帝王最多的姓氏。劉姓曾被套稱為帝王之姓,《古今圖書集成·民族典·卷三四三》載”大約得姓至尊、稱帝至貴,無過于劉”。另外,帝堯曾封其第九子監明于劉地,因此劉氏先祖,先后受夏、商、周分封有,劉國(非春秋戰國的劉國)、御龍國、豕韋國、西唐國、唐杜國,前后延續近2000年。
2、李氏:商朝之前未有李氏,上古李氏先祖李利貞因得罪商王,被迫出逃后,被李子(一種水果)救命,故而李氏上古沒有任何封國。
九、中國古代藩屬國對比:
劉氏:藩屬國有占城國和百濟國,建立者分別為劉繼宗和劉付俞。
李氏:藩屬國有安南國和朝鮮國,建立者分別為李公蘊和李成桂。
十、中國古代諸侯國對比:
劉氏:劉姓自漢(未算上古封國)以來受封諸侯國王和自立為王者,歷代至少有500多人,位列各姓諸侯王人數之首。其中不乏唯一和特例,如:元朝的常山王劉秉忠,為元代近百年中唯一的漢人封王。漢代的諸侯國王是上古以后,歷代諸侯國王當中權利最大的,不僅有封地,更可以鑄造錢幣,且有獨立的軍隊。
李氏:李姓歷代封王約300多人,其中唐朝的封王只是王爵,并沒有相應的封地和軍隊,更談不上鑄幣權,名實都不是諸侯國(地方政權)。
十一、外族漢姓劉與外族漢姓李的對比:
1、外族漢姓劉的政權:遼朝、西遼、北遼、后遼、東丹。
2、外族漢姓李的政權:朝鮮王朝、越南李朝、越南前李朝。
十二、藩屬國與諸侯國的差異:
中國古代的藩屬國國王繼位,必須受中國皇帝的冊封,并由中國皇帝賜與印璽,這樣才算取得合法的地位;藩屬國需定期向中國進貢、朝賀和接受冊封;中國負有幫助藩屬國維護統治秩序的責任,同時藩屬國必須服從中國政治的影響和管理,中國保護其領土完整(如明朝萬歷朝鮮戰爭)。古代朝鮮和越南最初曾被中國王朝長期統治,后來漸漸成為中國藩屬國,并定期接受冊封和朝貢,朝鮮和越南歷來是中國極重要的“外藩”,在明清兩代,朝鮮和越南都是中國的主要藩屬國。另外,越南李朝也曾長期接受中國宋朝冊封,他們是中國宋朝的重要“外藩”。
藩屬國其實與諸侯國最大的區別在于,其享有高度的自治權,是不受中央直接管轄的諸侯國,但從法理上仍屬于中國所有,這種情況被稱為外藩。諸侯國是擁有封地,但仍然受中央管理的王國,諸侯國王往往與天子同姓者較多,其與藩屬國王的最大區別在于正統性較強。藩屬國國王和諸侯國國王的地位幾乎相同,見到皇帝都必須行跪拜禮。另外,沒有封地但被皇帝所封的王,被稱為王爵。
十三、皇帝(天子)與諸侯國國王及藩屬國國王的區別:
在古代,強調君權神授,秦朝以后天子指皇帝,皇帝被認為是受命于天。因此天子是絕對不需要任何冊封和分封的,相反無論是藩屬國國王還是諸侯國國王的冊封與分封,都要皇帝來頒詔確認,才具備合法性,否則就是僭越。皇帝發出的命令,稱詔書、敕書或制書等,一般以“奉天承運,皇帝制(詔)曰”的開頭形式出現,而無論是藩屬國國王還是諸侯國國王,都絕對沒有資格使用“奉天承運”做頒布命令的前綴。皇帝是天下唯一自稱“朕”的人,而藩屬國國王和諸侯國國王,只能自稱孤或寡人。
十四、其他說明:
1、用正史解讀李氏相關傳說:
現在坊間流傳的,北魏、東魏、西魏、黠戛斯、吉爾吉斯等政權均為李陵后裔,經查證完全是演繹,《魏書》記載鮮卑拓跋氏,出自黃帝之后,和李陵沒有任何關系。北魏重臣崔浩,在修史時曾因稱拓跋氏是李陵之后被斬首,北魏官方曾下令,凡是妄議拓跋氏為李氏之后者,均處以斬首。
元朝皇帝和清朝皇帝是李氏后裔或者說是姓李,更像是無稽之談、混淆視聽和偷換概念。《元史》記載:太祖法天啟運圣武皇帝,諱鐵木真,姓奇渥溫氏,蒙古部人。《清史稿》記載:太祖承天廣運圣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,姓愛新覺羅氏,諱努爾哈齊。其先蓋金遺部。
2、用正史解讀劉氏相關史實:
遼朝皇帝漢姓劉的說法絕非空穴來風,是有正史詳細記載的,此為鐵證——《遼史·后妃傳》:記載太祖慕漢高皇帝,故耶律兼稱劉氏。《王統世系明鑒》是西藏正史,其中記載了古代藏族貴族的徽號是劉。吐蕃帝國是7~9世紀時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權,以“卡隆”作為家族徽號,“悉勃野”為首領姓氏;到了吐蕃帝國解體后的元代,卡隆系貴族全統一采用了劉氏為家族姓氏,其代表家族為:卡隆家族、喀居丹增家族、索郎宗尕家族、巴登家族、蘭齊默家族、穆尼德吉家族、卓克勒遜家族。
其他漢姓劉的藏族貴族——德格家族、蘭齊默家族、羅隆尼卡家族、穆尼德吉家族、卓克勒遜家族、吉桑切家族、乞木烏格家族、格西措慕家族、巴登絨布家族、曲羝輪珠家族,巴朗結贊家族,仁青格多家族、瓦熱卡巴家族、聶榮克瑪家族、貢那家族、康葛吉瑪家族、勒旺家族、貢勃土司家族……如德格家族的直系后代即原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子壽。
弘揚劉氏文化,傳承先祖神;
四海一家,天地一劉。
打造劉氏宗親溝通、交流平臺。
祝福劉氏宗族薪火相傳、英才輩出、經邦濟世、共鑄輝煌!
長按二維碼,關注天下劉氏